发改委启动新一轮药品成本价调查 外资药或成今后调控重点

发布日期:2013-07-19 17543人浏览

对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未熄,国家发改委又启动对药品的成本价调查。

  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表示,决定对部分医药企业进行成本调查和出厂(口岸)价格调查,除多家跨国药企外,双鹭药业、人福医药、金陵药业、众生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亦在列。

  由于前3轮药品价格调整刚结束不久,市场普遍预判此轮调查后,近期药品价格再度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小。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轮调查意在为未来的药价管理模式改革铺路。

  上市药企股价受挫

  让药品出厂价见光,一直是国内一些认为当前药价虚高的专家们的呼吁。

  依照发改委的说法,启动本轮的药品出厂价调查和成本专项调查,旨在了解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和有关情况,以及时制定、调节药品价格。

  上述调查并未提及降价因素。不过,此通知一出还是令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股价受挫。被令参与调查的双鹭药业7月4日逆市大跌3.94%。

双鹭药业证券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次调查属于抽查,只是对生产成本做一些了解,不会对公司药品的价格造成影响。早前双鹭药业也曾接受过发改委的成本调查,对当时的药价并未有很大影响。

  由于此次接受调查名单中,多家上市公司均为近期入围基本药物品种的大户,有分析人士指出,发改委此举或将对基本药物价格走势产生影响。以众生药业为例,该公司就有包括其核心品种复方血栓通胶囊在内的101个基本药物品种。

  不过,从容投资医药投研团认为,发改委此举影响有限。“发改委这次对部分企业产品出厂价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应该可以得到一些真实的数据,这将为之后的最高零售价调整提供依据。我们预计,这次调查可能会对某些采用底价代理模式的企业带来潜在的影响,短期可能会压制医药板块的表现,但不会对整个医药行业产生实质性的利空,毕竟这次调查的范围还是比较小,未来医药行业快速成长的趋势依然不变。”从容投资方面如是表示。

  外资药或成调控重点

  此次调查,上海永裕医药有限公司入围,令医药行业此前呼吁对外资高价药的调查变得更近了一步。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外资药企在华分销业务的医药商业公司,上海永裕医药此次被列入须上报进口药品口岸价的名单。

与之一起被要求参与药品成本专项调查的跨国药企数量也相当之多。包括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等近10家外资和合资药企被要求上报包括产销情况、制造成本中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制造成本(实际)、制造成本(计划或标准)、主要原辅、包装材料采购情况等一系列数据。调查所涉范围之细致亦引发各方关注。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虽然调查和降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大范围地对外资药企展开成本调查,或许是一个信号。

  降价已是伪命题?

  据上海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透露,其实早在5月26日,发改委主管药价的宋大才处长在出席一个论坛时,已经透露了将在近期启动药品成本价调查的消息。

  “宋大才当时说国内很多企业不配合上报药品价格。对于那些不配合上报的企业,今后不报就要撤销中标资格。”该研究员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发改委此前采取的企业自主申报的药价调查方式,确实没有得到药企的积极响应。业内一度盛传,2011年度药品出厂价格填报截止前10天,还有近3000家药企没有申报。

  不过,广州一家药企的董事长直言,不清楚发改委此次调查与以往调查的区别

“我们厂里每年都要上传调查表,这个东西已经有点流于形式。现在数据都是联网的,打开联网网站就可以看到了。”该董事长强调。

  北京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实际上,发改委有的时候真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产品降价,降的都是最高零售价。问题是在实际招标中,有几家企业是按最高零售价中标的?降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个伪命题。

  “其实,未来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基药,微利;一条就是创新,高风险。中间的那条路必然是越走越窄。”该行业资深人士如是分析行业未来走势。

  问题不在虚高在混乱

  “在我们看来,药品价格不存在虚高的问题,而是混乱的问题。”这是广州一家医药公司负责人的看法。在其看来,单价在2000元以上的都是外资药,这就显示了药品定价政策混乱的一面。

  据了解,发改委前几轮降价的基本上都是本土的廉价药,而外资药企主导的高价药却甚少被动刀。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去年出炉的一份官方研究报告指出:生产成本日益上涨,各地基本药物招标依然片面追求“最低价中标”,导致药价与成本“倒挂”,势必影响药品质量,为百姓用药安全埋下隐患。


在上述广州医药公司负责人看来,药价是否虚高,是一个需要冷静分析的问题。“像我们做底价代理的,销售费用率才3%~4%。而一些公司会高到40%。为何有这么大的区别?我们为何这么低?这其实是由于我们采取的是代理制,把销售费用省下来,低价给了代理商,等于是让代理商帮药厂去推广药品。比方说,三四元的底价(出厂价)出去,我们的代理商可能把它在医院的进货价做到10元,这就引发了各方的质疑。但销售费用率高的那些采取的是团队制(即自建医院推广队伍的模式),他们因为要自己负责医院推广团队的工资费用,出厂价可能会到六七元,但最后也同样是以10元的价格进医院,而后一种模式就被认为‘合规’很多。”

  意在为改革铺路

  国药控股高级顾问干荣富则表示,考虑到前3轮药品降价都已经调了幅度不小,因此,近期应该是微调为主。

  “发改委此次调查除了要遏制价格虚高以外,也要防虚低。进口高价药和部分中药独家品种往往存在虚高,但丹参、三七等涨价的因素也有待考虑。而虚低方面,一些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也难辞其咎。预计未来的药品价格政策,不会允许药价过高或过低,会让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干荣富同时还指出,广东药品招标新规之所以没有如期试行,就是因为之前唯低价的做法被指有问题。

在他看来,发改委查天花板价(医院进货价)与地板价(出厂价),也有助于防止部分企业在招标中恶意报低价,进而规避劣币驱良币的情况。整体而言,大幅降价的可能性较小。

  接近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一位专家亦表示,此次发改委调查不一定是出于降价的目的,而是旨在为未来的药价改革铺路。未来的改革必须搞清楚出厂价和进医院的价格。唯有如此,才能搞清楚医保应该合理支付多少。

据该专家透露,未来,发改委不排除“换一种药价管理模式”的可能。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成本价乘以一定系数,得出最高零售限价的方式,但未来不排除会出现“医保支付价”,国家只管支付价。而医保支付价的核算要求政策制定方搞清楚出厂价和医院进货价之前的关系。

返回顶部